村网通总站 禾庙村 649122.nync.com 欢迎您!
“青砖黛瓦马头墙,飞檐翘角坡屋顶”。一座座庐陵风格的民居,错落有致,掩映在绿树丛中。
一场小雨刚刚下过,草木葱茏,空气湿润而干净。村头一棵古老的樟树,有数人合抱那么粗,看来已有几百上千年。树旁是村里新修的小广场,青石铺地,安放着几架健身器材。
这里是泰和县螺溪镇藻苑村,江西省吉安市的美丽乡村建设点之一。
美丽乡村建设,是吉安市于2011年正式启动的工作,其标准是“生态美、村容美、庭院美、生活美、乡风美”。
党的十八大提出:“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,融入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,努力建设美丽中国,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。”而在江西吉安,“美丽中国”的探索步伐,已在广大乡村领先迈出。
一方面,环境优美,古韵悠扬,另一方面,现代设施齐全,居住生活便利。传统与现代美妙融合,藻苑村的样貌,似乎正是人们想象中“美丽乡村”的理想状态。
然而,人们可能会问:这样的“美丽乡村”,建起来要多少钱?钱从哪里来?会不会是“盆景式”的形象工程?能否复制推广?
而且,我们所能看到的美丽外观,毕竟只是个“壳”,作为“美丽乡村建设点”,其更为重要的“瓤”怎么样?也就是说身处其中的村民,能否安居乐业,富裕和谐?
对于这些问题,从2011年就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吉安,有着全盘周密的思考和具体细致的实践。
“美丽乡村,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,要有具体的建设思路。”吉安市委书记王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要避免简单的‘穿衣戴帽’,也不能靠砸钱来做一两个亮点,如果不能普惠和可持续发展,那就是作秀。”
为此,吉安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,提出了全域规划,带状推进,镇为核心,绿化同步,产业配套的行动指南。
发展要全面
无论是“新农村建设”,还是“美丽乡村”,都是一个长远目标,最终要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
2005年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,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农村建设热潮,涌现出许多典型。
因此,当吉安提出美丽乡村建设时,外界有理由要问:所谓“美丽乡村”,与新农村有什么关系?有什么新的内涵?对此,吉安市市长胡世忠表示: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在新阶段的新目标。其实,新农村也好,美丽乡村也好,都是一个长远的工作目标,涉及生产生活生态方方面面,不是单纯追求外表的“新”和“美”,既不可一蹴而就,也不能有失偏颇。
事实上,吉安市美丽乡村建设所提出的“五美”目标——“生态美、村容美、庭院美、生活美、乡风美”,涵盖了农村工作的各个领域。相比于新农村建设,美丽乡村的内涵并没有缩水,而是在生态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,吉安结合自己的市情,提出的一个更有针对性的概念。
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今天,吉安从全市的高度提出这样一个农村全面发展的目标,无疑是对农业农村工作的进一步强化。
“作为吉安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市,农村必须巩固。”王萍说,“从产业发展来看,农业是基础产业;从整个国家来看,农业农村是一个大生态,是一个必须保护的文化符号。如果任由农村衰败,那是对历史的犯罪。”
身处革命老区,吉安各级干部更是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如何用农业农村的发展成果,告慰革命先烈,回报为革命作出巨大牺牲的农民?这是始终萦绕在吉安党政领导心头的一个问题。
吉安市委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,正是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的前提。吉安市委常委郭庆亮坦承:“美丽乡村建设,涉及的面很广,资金需求量很大,如果没有顶层设计,高位推动,很难顺利进行。”
反过来说,也正是通过美丽乡村建设,吉安找到了一个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,搭建了一个平台,可以把各项重要工作都装在里面,统筹规划,集中人力物力去做。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如何建设?农村环境的改造与产业发展如何结合?如何处理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?凡此种种,纷繁复杂,吉安正在全盘进行谋篇布局,将各种有效资源整合,将各类产业集中布局,使得美丽村庄与富民产业交相辉映,城镇建设与农村发展并行不悖。
规划要先行
村容村貌的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应有之义,但不能搞运动式的“穿衣戴帽”、大拆大建,要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
美丽乡村内涵固然丰富,但其最直观的“美”还是体现在村容村貌上。穿行在吉安境内的交通干道上,我们充分感受了人文建筑与自然风光的和谐相融。
沿线连片、带状推进,这是吉安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,其目的是为了使整个沿线村庄面貌达到整体效果的改善和变化,避免“过了老村看新村,新村前头见老村”,同时让各村同享成果,防止厚此薄彼。
这种整体推进,视觉效果很震撼,但人们难免会质疑:如此大规模搞村庄建设,会不会增加地方债务?是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?而且,为了一个村容村貌,投入许多资金,究竟值不值得?
这些问题,事实上吉安市各级领导干部也在不断地深入思考,并逐渐在实践中形成了一致的认识:
建不建?——村容村貌的整治、基础设施的改善,势在必行。如果农民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里,甚至连个厕所都没有,很难要求他们去搞现代农业。
怎么建?——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。既不能私搭乱建,漫无秩序,也不能简单化,搞“火柴盒式”的快餐式建筑,把农村都变成一个样。而是要接续“老祖宗的审美”,传承庐陵建筑的特色,对吉安的美景、美山、美水、美文化负责。为此多花一点钱、多费一些精力,是值得的。
谁来建?——“农村的锣鼓农民打。”村庄建设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予以支持,也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,要引导农民积极自筹资金,踊跃投工投劳。
吉安市的美丽乡村建设,正是在这样统一的认识和思路引领下开展的。这不是一场运动式的“穿衣戴帽”、大拆大建,而是一项时时刻刻处处强调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。
“有些地方为了赶快出政绩,就搞一块地让农民自己去建房,形成了一堆垃圾建筑,建了拆,拆了建,这是科学发展吗?”王萍反复提及,“要负责任地发展,既要注重外部形象,更要讲究管长远,注重内涵,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。”
这种科学发展的精神,突出体现在吉安市始终强调的“规划先行”上。吉安在每个乡镇都设立了乡村规划所,提出了“全域规划”的概念,要求做到每个村子都有规划师负责。凡30户以上的村庄都要编制正式的村庄规划,杜绝盲目建设,所有规划都必须聘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来编制,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。
“无规划是美丽乡村建设中资金最大的浪费。”遂川县碧洲镇党委书记古秋云说。据介绍,为确保村庄有序建设和协调发展,碧洲镇按照节约集约用地、强化功能、突出地方特色、保护环境和远近结合原则,投入资金50万元聘请专家编制了《碧洲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》等,以确保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重复建设。
规划贵在实施。为了防止规划成为“纸上谈兵”,吉安在美丽乡村建设初期,对于规划执行不到位现象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,甚至有乡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双双被问责而就地免职。
文化是灵魂
既要保护优美的自然生态,又要传承厚重的历史文化;既要有美丽的村容,更要有文明的乡风
青原区富田镇陂下村是一个千年古村,山环水绕,古樟成群,村里大大小小36座祠堂,青砖木柱,古意盎然。这些文化遗存,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都得到了修缮和保护。如今,陂下村已经作为旅游景点,正式对外开放,在绽放文化魅力的同时,也给村民带来了不菲的收益。
像这样充满文化韵味、独具特色的村庄,近年来在吉安不断涌现。“水韵文溪”、“耕读黄南”、“收藏山田”、“红色三湾”、“客家碧洲”、“文化怀忠”……一个个特色文化新村,镶嵌在庐陵山水之间。
始终注重对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掘,这正是吉安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。有着良好生态环境和悠久人文历史的吉安,也因此使自己的乡村拥有了独特韵味。
庐陵的明清建筑是江西民居的典型代表。江西省新农村办公室主任王志告诉记者,为了彰显庐陵文化特色,吉安市城乡规划建设局设计了30套庐陵文化特色民居户型,免费印发给村民参考选用,有许多村镇甚至做到了“一房一图、一街一景”。
这些独具特色、符合群众需求的设计方案,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。新干县委书记刘毓名介绍,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,全县各村点群众参与热情高涨,先后累计自筹资金1.2亿元,投工投劳27.2万个工作日。
小到房屋建设这样的单体设计,大到全市农村的整体布局,吉安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,始终注重与传统文化相承接,与“文化庐陵、山水吉安”的大格局相一致,结合当地自然景观、地域文化,因地制宜、依山就势进行建设,使之成为一种“文化自觉”:
——不推山、不填塘、不砍树、不等靠要、不占用农田建房、不沿马路搞建设、村庄不搞宽马路、民居门前屋后不过度硬化;
——多依山就势、多因地制宜、多搞庐陵风格的坡屋顶、多搞庭院绿地、多搞村庄绿化、多发展产业、多保留古迹、多发动群众。
这通俗易懂的“八不八多”,被绘制在许多美丽乡村建设点的墙上。它是吉安人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建设原则,在让老百姓入脑入心的同时,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庐陵先祖们“道法自然、天人合一”的理念。
与“八不八多”一起上墙的,还有同样琅琅上口的各种村规民约、文明标语,诸如“乡里乡亲,差不多就算了”、“一个巴掌拍不响,不要半斤对八两”……这些俏皮生动的话语,在村里随处可见。它们一方面展示着一种文化特色,同时又在润物无声地倡导着和谐文明的乡风。
“文明的环境出文明的农民。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,为乡风文明提供了载体,促进了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,激发了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内在动力。”胡世忠说。
富民是核心
发展小城镇,拉动农民转移就业;培育特色产业,让农民就地增收。镇村联动,破解美丽乡村建设最关键的问题
新农村建设也好,美丽乡村也好,其最核心的要求必然是有产业,能富民。
要解决这个问题,不能光靠农村。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,这是大家的共识。
怎么才能减少农民?大中型城市可以吸纳一部分农民转移就业,但这还不够。剩下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去哪里?王萍表示,被称为“农村之首,城市之尾”的乡镇可以大有作为。
因此,吉安从美丽乡村建设伊始,就确立了“镇村联动、镇为核心”的思路,通过培育一批小城镇,吸纳农村人口。
“城镇化是个梯度过程,要引导年轻人在小城镇就业、买房、落户,逐步实现农民的迁徙。”胡世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吉安一共有360万农民,如果到2020年,打造一批能吸纳1万~5万人的小城镇,就近消化100万农民就业,再扣除60万进入大中城市打工的农民,那么农村将只剩下200万常住人口,人口比例将大为改善。
基于这笔账,吉安提出,必须把三级小城镇建设牢牢抓在手上,聚焦县以上主干道沿线214个乡镇,突出抓好交通干道沿线人口密集的商贸集镇、旅游名镇、工业集聚镇建设,培育主导产业,争取建成一批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小城镇。
小城镇建设的钱从哪里来?青原区新圩镇党委书记胡智镔告诉记者:第一是向市场要,通过把小城镇基础设施建好、建实、管理好,吸引更多的人来小城镇就业、居住。为此,新圩镇特地聘请浙江大学的专家,编制了15年的建设规划,统一按照庐陵风格建设,打造宜居环境,提高环境吸引力;第二是通过实施土地增减挂和土地占补平衡造地试点项目,获取相关补助资金。目前,新圩镇规划建设的3平方公里中,已建成面积2.25平方公里,集镇各种生活设施便利齐全,吸纳了8600人居住。
在一只手抓小城镇建设的同时,吉安另一只手则主抓农村特色产业的培育,在总结农民通过实践摸索出来的致富模式和致富门路的基础上,归纳提升了以井冈蜜柚、高产油茶、绿色蔬菜、花卉苗木、珍贵楠木、有机茶叶为主的特色产业作为全市推广的富民产业。
“我们祖孙三代都在井冈山脚下生活,不把山利用起来,怎么富?”在泰和县桥头镇店前村,说起自己搞的林业合作社,林农曾广远不无自豪,“现在300多林农跟我一起从事苗木种植,走上了致富路。”
就这样,吉安的青山绿水,不仅赋予了美丽乡村独特的气质,还成为了广大农民赖以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。
王萍还告诉记者,到2020年,吉安计划利用山地资源,新增楠木、蜜柚、油茶各100万亩,蔬菜200万亩,茶叶50万亩,预计总共可增加200多亿元的效益,按届时农村剩余人口为200万计算,仅此一项便可人均收入1万元。
当然,人均收入不能完全说明问题,郭庆亮幽默地说:“我们有个顺口溜:一户一千万,八九穷光蛋。户均算一算,都是一百万。所以,为了保证更多农民参与进来,我们还实施了千村万户老乡工程。”
所谓“千村万户老乡工程”,指的是市县财政拿出钱来,无偿给农户赠送井冈蜜柚的树苗,每年扶持5万户,每户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植20株井冈蜜柚,到2020年,一共将扶持40万户,种植井冈蜜柚800万株。
据介绍,井冈蜜柚进入盛产期后,每户农户每亩每年可获得纯利润1万元以上。届时,枝繁叶茂、硕果累累的柚子树,想必又将成为美丽乡村的一处迷人景色。
“巍巍城郭阔,庐陵半苏州”。这是宋代苏东坡途经江西省吉安市时写下的赞美。
时至今日,随着现代化城市的演进,在许多地方,古老的文化韵味正在淡去。然而在吉安的乡村,我们却不时可以感受到文化脉搏的跳动。这里的山水依然如千年前那般明净动人,这里的村落里流动着生生不息的韵律,这里的老百姓又在享受着现代化的新生活,吉安持续推进的“美丽乡村”建设工作,正在开创农村更加美好的未来。